
時效處理,爲了消除
精密量具或模具、零件在長期使用中尺寸、形狀發生變化,常在低溫回火後(低溫回火溫度150-250℃)精
加工前,把工件重新加热到100-150℃,保持5-20小时,这种为稳定精密制件质量的处理,称为时效。对在低温或动载荷条件下的钢材构件进行时效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稳定钢材组织和尺寸,尤为重要。 时效处理:指合金工件经固溶处理,冷塑性变形或铸造,锻造后,在较高的温度放置或室温保持其性能,形状,尺寸随时间而变化的热处理工艺。若采用将工件加热到较高温度,并较短时间进行时效处理的时效处理工艺,称为人工时效处理,若将工件放置在室温或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放而发生的时效现象,称为自然时效处理。时效处理的目的,消除工件的内应力,稳定组织和尺寸,改善机械性能等。 在机械生产中,为了稳定铸件尺寸,常将铸件在室温下长期放置,然后才进行切削加工。这种措施也被称为时效。但这种时效不属于金属热处理工艺。
1.稳定化处理(stabilizing treatment )
穩定化處理:爲使工件在長期服役的條件下形狀和尺寸變化能夠保持在規定範圍內的熱處理。對于預應力鋼材,穩定化處理的作用是將鋼絲中的大部分殘余應力消除,使絞線結構穩定,切斷時不松散,彈性極限提高,在長期保持張力下服役時應力損失(松弛)較低。
2.稳定化处理(steadiness treatment)
根據《安全工程大辭典》,含钛或含铌的奧氏體不鏽鋼的一種提高抗晶間腐蝕能力的熱處理方法。在奧氏體不鏽鋼冶煉時加入數倍于含碳量的钛或铌元素,可在形成Cr23C6之前優先形成钛或铌的碳化物,這些碳化物幾乎不固溶于奧氏體中。在焊接從高溫冷卻時,即使經過易析出Cr23C6的敏化溫度區間(850~450℃)時也不會沿晶界大量析出Cr23C6,從而大大提高了抗晶間腐蝕的能力。爲了使鋼達到最大的穩定度,還應作穩定化處理,即將構件加熱至900℃使Cr23C6充分溶解到奧氏體中,而此時讓钛和铌充分形成非常穩定的碳化钛和碳化铌。然後在空氣中冷卻,即使經過敏化溫度時,也無Cr23C6在晶界析出。經穩定化處理後的奧氏體不鏽鋼便大大降低了晶間腐蝕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参考。涉及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 等资料,版权归版權所有人所有。 3、本文章内容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 CNC1698@l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