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詞:
3D打印是工业4.0时代标签 为汽车制造业提供助力
國際金屬加工網
先进制造 ◇ 系列技術講座
1月11日13:30-17:00 2023 Ansys中国机器人行业典型研讨会
作为工业4.0时代的一大标签,3D打印的发展无疑为中国制造提供更好的助力。当前,3D打印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已从简单的概念模型到功能型原型朝着更多的功能部件方向发展,渗透到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设计,未来几年汽车行业研发领域将迎来3D打印技術引入爆发期。据预测,到2019年,3D打印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将产生合计达11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2019年全球汽车3D打印应用市场将达11亿美元。
3D打印在今天的汽车制造中有怎样的最新技術及应用,大咖们都有哪些布局和规划?今天小编将带你大开眼界。
首先我们来回顾下3D技術在汽车制造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回顾:2010年——世界首款3D 打印汽车Urbee 面世
2010 年初,世界首款3D 打印汽车Urbee 在美国面世,它是一款混合动力汽车,绝大多数零部件来自3D 打印,耗时2500 小时。Urbee 的造型很奇特,它只有3 个车轮。这种平扁的造型使其风阻系数达到了0.15,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空气阻力,而三轮车设计也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在动力方面,Urbee 采用的是混合动力系统,两台电动机加一台发动机,发动机使用的是乙醇燃料。电池则可以通过Urbee 顶部的太阳能面板充电,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最大程度节省燃料消耗。
2013年——Urbee 升级版Urbee 2诞生
2010年发布的Urbee后来由于各种问题只停留在了概念阶段。时隔三年后,Urbee的升级版Urbee 2诞生。Urbee 2包含了超过50个3D打印组件,这相较传统制造工艺显得十分精简。车辆除了底盘、动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等,超过50%的部分都是由ABS塑料打印而来。当时生产Urbee 2需要花费2500小时,相当于没日没夜超过100天才能打印这样一辆车。
2014年——世界首款 3D电动汽车横空出世
2014年,世界上首款采用 3D打印零部件制造的电动汽车横空出世,这款名为“Strati”的电动汽车在美国芝加哥國際制造技術展览会上由Local Motors公司推出亮相。新产品制造过程仅用了44个小时,只有40个零部件。加上组装时间,只需三天就能造出Strati,生产效率大大提升。除了动力传动系统、悬架、电池、轮胎、车轮、线路、电动马达和挡风玻璃外,包括底盘、仪表板、座椅和车身在内的余下部件均由3D打印机打印,所用材料为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由于采用了塑料材料,让“Strati”的质量得以减轻,减噪效果同样明显。同时,“Strati”最大速度可达每小时64公里、一次充电可行驶190至240公里。
2015年——全球首款3D打印跑車“BLADE”發布
2015年全球首款3D打印跑车“BLADE”发布,这款3D打印跑车并没有采用与“Strati”相同的一体成型技術,而是采用了3D打印铝制的“节点”结构。设计者使用3D打印精心打造出形状复杂的节点之后,再通过现成的碳纤维管材将其连在一起。当所有的节点的都打印出来后,几个工人几分钟之内就能将汽车底盘组装好。“BLADE”的重量仅为0.64吨。
同年,德國獨立汽車設計公司EDAG在日內瓦車展上帶來一款3D打印概念車LightCocoon,新車外殼每平方米僅重19克,是一張A4紙的四分之一。
2016年——Daihatsu宣布提供3D打印零件定制服務
6月20日,行业巨头日本丰田汽车的子公司,小型汽车制造巨头大发(Daihatsu)宣布将为客户提供3D打印零件定制服务。这项服务使得预算有限的车主也能像拥有奢华轿车及跑车的巨富们一样定制自己的汽车。不过这项服务仅适用于小型双座敞篷跑车大发Copen。公司将十种不同颜色的复杂图案点缀在板金上,设计出15种“外观皮肤”,在当地经销商处订购Copen车型的消费者可以从中任选一种。他们还可以在網上进一步完善该设计,以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通过采用美国公司Stratasys的3D打印设备,这些“皮肤”可被打印在热塑性材料上,然后打印好的成品会被贴在车身前后部位。
我国也紧跟世界3D汽车技術步伐:
2015年——中國首台3D打印概念汽車發布
2015年3月24日,中国首台3D打印概念汽车在海南三亚发布。这辆概念汽车由三亚思海三维技術开发研制,车身外壳部分用3D打印而成,重约500公斤,其余为组装配件,通过电力驱动。从设计到组装完成耗时一个月,其中3D打印阶段耗时5天。
2016年——金属模具3D打印柔性制造技術问世
烟台泰利汽车模具股份首创性地突破了数字化无模铸造与激光熔覆成形技術相结合的精密金属模具3D打印柔性制造技術,研发出中国首台大型大功率汽车模具五轴激光熔覆精密成形机(金属3D打印机)。泰利汽车是国内第一个提出将3D打印应用到汽车模具制造行业的企业。2013年泰利汽车承担了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补助项目“汽车模具3D打印柔性制造技術及装备研发”后,通过与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術研究中心三年的合作成功开发出金属模具3D打印柔性制造技術。
应用现状:行业大咖加强技術合作创新,动作频频。 当前3D打印技術在汽车行业可以有几方面的应用:一是创新设计和校验;二是整体成形,这也是未来的趋势;三是将材料设计、结构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完成;四是复合成形制造,包括工艺复合、材料复合等。行业进一步的细分及3D打印材料的突破与丰富将有利于增材制造技術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更好、更快发展。3D打印零部件材料种类显著增加,意味着零部件制造成本或在三到五年内大幅下降。未来,整车以及零部件领域对增材制造技術需求是非常大的,也将有更多的3D打印零部件实现产业化。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汽车制造大佬们在3D打印方面都有哪些动作。
宝马:生产制造大量使用3D技術
早在1990年,宝马集团“快速成型创新中心”受命开发第一款设备。1991年起,第一个原型零部件由公司自有的立体平版印刷设备成功生产。3D打印技術生产的零部件开始主要用于概念车,后来随着技術的进步应用于更多领域。根据部件的规格,宝马集团采用了不同的生产程序和材料。目前,宝马3D打印技術主要应用于需求频繁的小批量定制零部件或复杂零部件,如前期开发、整车验证和测试、概念车、以及工具制造和操作设备领域。
宝马将3D打印技術应用于全新开发的车型,如BMW i系列在原型车阶段就大量使用了3D打印技術。除了用于引领趋势的新车型,3D打印技術另一个富有魅力的应用领域就是宝马老爷车,尤其是那些历史久远的藏品,可以利用三维技術对零件进行扫描得到电子数据。通过这种逆向的生产方式,一些已经停产的零件得以重新生产。
2014年,寶馬集團在車輛總裝線上引入了3D打印的人體工程學生産工具,每個工具都是根據工人的手型單獨定制的,用于保護工人的拇指關節在工作中免受過大的壓力。
宝马还与瑞典设计师Erik Melldahl用3D打印技術打造出一款名为“Maasaica”的概念车,动力来源自太阳能电池,车身材质采用可分解材质(菌丝与草的复合体),整体而言造型既前卫又充满流线;显示出绿能环保的趋势,改变了传统的制车模式。
宝马3D打印技術另一种重要应用是制造金属零件,这种新的技術方案已经用于小规模量产。近几年来,BMW德国房车大师赛的赛车就装备了3D打印的水泵转子。这一高精度零件的材质为轻质铝合金,其卓越表现已在赛车的极限使用环境中得到验证。
寶馬“快速成型創新中心”每年可以處理集團內部近2.5萬個快速模型和近10萬個零部件的制造需求,其中包括設計樣品的小型塑料外殼以及用于功能測試的底盤組件。根據制造工藝和零部件尺寸,樣品的生産僅需數天即可完成。
奧迪:3D打印金屬部件用于汽車生産
奥迪公司当前使用的是大尺寸金属3D打印机,可以制造240毫米长、200毫米宽的部件。同时他们还表示将引入更大的3D打印设备。奥迪公司负责工具制造的Hubert Watl 表示,奥迪将与研究伙伴一起共同推进这项新的制造工艺,将3D打印的金属部件用于普通汽车生产是奥迪的目标之一。
同时,奥迪还使用金属3D打印技術打造出了一辆完整地经典款赛车,这款缩小了一半的3D打印赛车可容纳一名驾驶员。奥迪表示,他们将与其母公司——大众汽车集团的其他成员共同协作,寻找将金属3D打印用于汽车生产的方法。
福特:加速從概念到量産的發展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将与3D打印公司Carbon 3D合作,使用3D打印技術来生产高质量的汽车部件,加速车辆从设计到量产的过程。
早在2014年12月,两家公司已经展开合作协商,就用3D打印高速高质量标准制造部分汽车配件开展可能性讨论。Carbon 3D推出的CLIP新技術可让3D打印速度较传统3D打印块25到100倍,可以使用的材料也更加广泛。福特表示,该公司会以自己的高质量标准对3D打印配件的质量进行监控,经过测试,使用CLIP新技術的3D打印汽车配件完全满足福特的要求。据悉,目前使用3D打印部件的汽车将包括福特C-MAX 和福特福星混合动力车里的转子、阻尼器外壳和变速器、福特翼虎复合动力车使用EcoBoost 四气缸发动机和福特2011 版探险家的刹车片。
福特集团全球产品开发副总裁Raj Nair表示,福特推动创新的能力取决于从概念到量产有多快。此项技術能够快速将福特的产品从原型概念转变为实际产品,甚至能够直接量产。高于之前任何的方法,福特能够借此技術最快地将最新车型提供给消费者。
奔馳:全石墨烯3D打印最新概念車
梅賽德斯-奔馳推出最新概念車梅賽德斯-奔馳DTW,其擁有米其林3D輪胎打印系統。該系統由很小的3D打印機噴嘴組成,這些噴嘴被安裝在每個輪胎的後面,當汽車駕駛時它能夠把膠噴到輪胎上,可以有效地更新和改變輪胎的表面,以獲得最佳的性能。DTW整體采用石墨烯材料制成,比鋼的強度更大,但是重量卻更輕。同時,材料的透明度很高,坐在駕駛艙裏就能夠看到窗外的全景。據了解,這款汽車是爲2030年勒芒24小時汽車耐力賽而設計。
本田:與3D打印公司合作大空間車型
丰田汽车公司与日本一家软硬件技術公司Kabuku合作打造了短程电动汽车系列Micro Commuter。Kabuku公司在3D打印技術领域有很强实力,其3D打印技術被称为Rinkak,常被用来打造汽车外板。
Micro Commuter除了给驾驶员提供宽敞的空间,还用于移动宣传并能够在位于东京西南部Kamakura地区的公司总部附近狭窄的道路上驾驶。该车长2.495米,宽1.28米。高1.545米,重600千克,与本田MC-Beta电动汽车一般大小。MC-Beta是在2013年于日本推出,但已经在2016年三月份宣布停产。然而,MC-Beta的滚动底盘却被运用到Micro Commuter上,这主要得益于3D打印技術使得车身外板能够在此商用车上得以运用,在外形和行李空间上焕然一新。
丰田还与Kabuku合作用3D打印技術为丰田i-Road commuter汽车量身打造了汽车车身。再次利用旧款车型打印车身,更加方便快捷。双方的合作也进一步推进了3D技術的发展。
豐田:提高3D打印零部件兼容性
豐田與克萊姆森大學國際汽車研究中心的學生合作開發出uBox概念車,目標群體定位城市青年人群。車身多處爲3D打印,可實現個性化定制。uBox汽車造型獨特,配備LED燈、向後拉開的車門、結合碳纖維和輕質鋁的曲面玻璃車頂。車內設計非常個性化,座椅十分靈活。
同时,丰田还宣布了一项“道路开放计划”Open Road Project。该项目目前主要针对i-Road超级紧凑型电动车,有100名参与者在提前体验总共10辆i-Road,这100人当中,既有平凡的普通人,也包括业内的时尚专家。
雖然i-Road是一輛超級緊湊型汽車,但是卻也能直接通過100V的交流電充電。此外,豐田還讓i-Road對定制化的3D打印零部件有著極好的兼容性,使得駕駛者能夠根據日常需求來進行一定的改裝,比如選擇自己喜歡的顔色和紋理等等。
標致雪鐵龍:車輛生産線應用3D打印金屬覆蓋件
标致雪铁龙与洛杉矶的3D打印公司Divergent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达成在金属材料打印等方面的合作意向。战略合作内容包括为标致雪铁龙的车辆生产线研发3D打印的金属覆盖件,以实现整车结构轻量化,降低其生产成本。Divergent公司称其已经研究出一套与3D打印技術配套的软硬件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大幅优化整车设计过程,并能够轻松打印出复杂的汽车部件。标致雪铁龙表示,此次合作将有效降低标致雪铁龙的整车与零部件生产成本。
双方合作初期将在Divergent公司位于法国巴黎附近的Velizy研发中心进行试制,下一步将尝试汽车零部件的3D打印与装配,最终目标是利用该技術打印出“完整的车体结构”。
标致雪铁龙CEO唐唯实 (Carlos Tavares)表示,应用3D打印技術能够大幅缩减生产工厂的规模,减轻整车重量并降低生产的复杂程度,同时也能给产品设计增添无限的灵活空间。
殼牌:推出3D打印低油耗節能概念車
在北京798艺术区,壳牌推出了首款城市概念车。采用了再生纤维与3D打印技術的这款概念车,在时速70公里的情况下,油耗比混合动力车还要低,百公里油耗不到三升。壳牌公司方面表示,这款汽车成本仅为一辆传统钢结构汽车的四分之一,因此价格制定会充分考虑经济性。
舍弗勒:战略合作发展增材制造技術
舍弗勒与德马吉森精机在日本國際机床展览会上签署合作协议,就在滚动轴承增材制造领域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达成共识。德马吉森精机研发的Lasertec653D技術为双方的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一款五轴多工序自动数控机床,其中包括舍弗勒将采用的激光金属沉积焊接机。该机床旨在发展激光金属沉积焊接增材生产技術,并将其最终运用于滚动轴承部件的原型及小批量柔性制造中。双方合作聚焦于工艺流程、所用材料及材料与工艺的匹配性。采用激光金属沉积焊接技術可在熔化材料的同时将其应用于物体表面,因此材料为金属粉末,而热源是一种高性能激光。增材制造工艺与德马吉森为混合设备而研发的传统五轴机械加工技術相结合,可提高部件加工速度。
索爾維:推出預測模擬設計平台
索尔维推出MMI? Technyl? 模拟设计服务助力汽车功能件的3D制造。索尔维首次将Sinterline?粉末和可预测模拟设计技術-MMI Technyl?Design结合使用,成功实现Polimotor 2一款进气歧管的3D制造。Polimotor 2项目旨在开发重量仅为63-67公斤(138-148lbs)的全塑发动机,低于目前标准的引擎产品约40公斤(90lbs),以此来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基于对Sinterline?材料参数和激光烧结打印工艺的深度了解,可预测模拟设计显示进气歧管的设计可比原先预想的轻30%。
Polimotor项目的设计者和负责人MattiHoltzberg表示,运用Sinterline? Technyl?PA6技術打印的这款进气歧管操作简便,且在真实的工作状态下不会出现故障。将可预测模拟设计与3d打印技術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减重带来的优势。
西門子:釋放增材制造革命的全部潛能
西門子開發出新的增材制造綜合解決方案,新方案將包括西門子NX軟件,新的Simcenter工具包,Teamcenter軟件,以及SIMATICIT統一架構離散制造和SIMATICWinCC,後者是西門子制造運行管理(MOM)工具包的組件,該方案將釋放增材制造革命的全部潛能,可使企業在減少成本的同時獲得最佳性能。
新解决方案将在2017年1月发布,由集成的设计、仿真、数字制造、数据和工艺管理软件组成。集成的解决方案将在所有阶段使用智能产品模型,无需在应用或工艺之间转换或翻译。解决方案将使用新的拓扑优化能力实现设计的自动生成。这一技術与西门子新的先进增材制造软件相结合,可使企业重塑每件事情,在减少成本的同时获得最佳性能。此外,3D打印一个优化的零件外形的能力可以减少一个组合件中的零件数量,从而减重和增加强度。因此,航空航天、汽车和医疗设备等行业将实现巨大价值。
西门子面向金属和塑料零件的3D打印准备解决方案,将从设计和仿真阶段使用同样的智能产品模型,帮助设计更改自动化并优化整个工艺。新解决方案将辅助操作员准备用于粉末床和多喷射熔融打印的零件。对3D打印金属零件来说,NX为激光金属沉积和NC编程提供模型准备,这包括混合增材数控机床的仿真。对塑料和碳纤维增强尼龙这样的积压材料来说,一个新的多轴机器人FDM编程技術已经开发并正在测试。在零件打印出后,同样的集成NX系统用于打印后NC操作,如去除支撑结构的直观编程、精密表秒的加工和其它加工与检测操作。
今後趨勢及最新進展
据了解,知名美国3D打印汽车公司Local Motors在欧洲的首座微工厂即将正式启动。这座工厂位于德国首都柏林,面积达1500平方米,将成为该公司EMEA(即欧洲、中东和非洲)业务的总部,与他们已经在美国建成的3座工厂(分别位于亚利桑那、马里兰和田纳西州)一样负责3D打印汽车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工作。
这座崭新的德国工厂目前拥有11名员工,包括项目经理、汽车及软件工程师等。而其首款产品则将是Local Motors在几个月之前与IBM联合发布的全球首款物联網小型巴士Olli。这款巴士是专为缓解柏林这样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设计的,搭载有IBM Watson云计算平台,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设备,能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最多能装下12名乘客,还配有一款专用App,能让乘客轻松看到Olli的路线然后租用它。
新材料、新技術对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视,3D打印技術能够促使汽车制造企业抛开传统加工生产思路,运用科技创新思路,把3D打印与汽车行业联系起来,完成体系创新。可以实现单件小批快速定制,包括结构设计一体化,进一步实现柔性化,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整个汽车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相信,3D打印技術将会让汽车行业受益无穷。
( 文章来源:互联網 )
声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網,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網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 或 。
汽車制造打印界首電子塑料三輪車舉報此信息
網友评论
匿名:
回複
取消回複
還沒有人評論過,快搶沙發吧!
請填寫驗證碼:
昵稱
評論
相關鏈接
工業機器人柔性制造加工生産線該如何設計
23-01-09
多邊折彎中心與機器人的有機結合:薩瓦尼尼P-Robot解決方案(上)
23-01-06
當打之年!5G進入工業連接新時代
23-01-05
國際金屬加工網2023新年特刊:中国新发展 世界新机遇
23-01-04
優傲預測:2023年協作機器人市場五大自動化趨勢(上)
22-12-30
ABB機器人超級工廠在滬正式開業22-12-292022年國內3D打印領域被廣泛關注的十大重要事件
22-12-29
新能源锂电制造背后的未来“智造主力”— AMR工业移动机器人
22-12-29
第五届深圳國際粉末冶金、硬质合金及先进陶瓷展览会22-12-28igus轴承:全球首款全自动工业干式清洁机器人升级啦!
22-12-28
3D打印在藥物制劑開發和生産中的應用和優勢,德國默克與三叠紀聯合署名文章
22-12-28
易格斯2023:堅持創新與合作,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22-12-21
C919大型客机背后用到的3D打印技術
22-12-21
322台,中國機器人密度超越美國
22-12-19
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行業的十大趨勢
22-12-19
ABB超級工廠用機器人制造機器人
22-12-19
全球知名机器人制造商Universal Robots入驻igus的RBTX低成本自动化市场
22-12-16
高性价比的贴标机器人荣获2022年ROIBOT奖冠军22-12-16igus收购Commonplace Robotics的大部分股份,大幅提升创新能力
22-12-16
igus新型藍色激光燒結材料提升食品安全性
22-12-16
最新反饋
注冊獲取更多行業信息暫無反饋
無須注冊,輕松溝通
姓名
單位名稱
電話
電子郵件
留言
詳細需求信息請在此處填寫
【本文標簽】
【精密零件加工哪家好】版權所有
咨詢熱線
1375118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