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詞:
本文目錄
小孔的加工方法? 一般零件的工藝路線是如何安排的? 焊接工藝流程步驟? 鉗工加工工藝過程怎麽寫? 鉗工加工工藝步驟怎麽寫? 車床加工軸的步驟? 長軸類零件加工過程和工藝特點?小孔常用以下方法加工:
① 钻孔 在模具零件上用钻头钻孔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钻头回转,零件固定不回转,如在普通台式钻床,摇臂钻,镗床上钻孔;另一种方式则是零件回转而钻头不回转,如在车床上钻孔。这两种不同的钻孔方式所产生的误差不一样,在钻床或镗床上钻孔,由于是钻头回转,使刚性不强的钻头易引偏,被加工孔的中心线偏移,但孔径不会发生变化。
鑽頭的直徑一般不超過75mm,若鑽孔徑大于30mm以上,通常采用兩次鑽削,即先用直徑較小的鑽頭(被要求加工孔徑尺寸的0.5~0.7倍)先鑽孔,再用孔徑合適的鑽頭進行第二次擴鑽,直到加工到所要求的直徑,以減小進給力。
鑽頭鑽孔的加工精度,一般可以達到IT11~IT13級,表面粗糙度Ra爲5.0~12.5um。
② 扩孔 是用扩孔钻扩大零件孔径的加工方法。他既可以作为精加工(铰孔,镗孔)前的预加工,也可以作为要求不高的孔径最终加工。扩孔的加工精度,一般可以达到IT10~IT13级,表面粗糙度Ra为0.3~3.2um。
③ 铰孔 是用铰刀对未淬火孔进行精加工的一种孔径的加工方法。铰孔的加工精度,一般可以达到IT6~IT10级,表面粗糙度Ra为0.4~0.2um。
在模具制造加工中,一般用手工鉸孔,其優點是切削速度慢,不易升溫和産生積屑瘤,切削時無振動,容易控制中心位置。因此當孔的精度要求很高時,主要用手工鉸孔,或用機床粗鉸再用手工精鉸。
在鉸孔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a. 合理选择铰削余量及切削规范。
b. 铰刀刃口要好平整,并提高刃磨质量。
c. 铰削钢材时,要用乳化液作为切削液。
④ 车孔 在车床上车孔,主要特征是零件随主轴回转,而做进给运动,其加工后的孔轴心线与零件的回转轴线同轴。孔的圆度主要取决于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孔的纵向几何形状误差主要取决于的进给方向。这种车孔方式适用于加工外圆表面与孔要求有同轴的零件。
⑤ 镗孔 在镗床上镗孔,主要靠回转,而零件做进给运动。这种镗孔方式,其镗杆变形对孔的纵向形状精度无影响,而工作台进给方向的偏斜或不直会使孔中心线产生形状误差。
镗孔也可以在車床,銑床,數控機床上進行,其應用範圍廣泛,可以加工不同尺寸和精度的孔。對直徑較大的孔,镗孔幾乎是唯一的方法。镗孔加工精度一般可以達到IT7~IT10級,表面粗糙度Ra爲0.63~1.0um。
擬定工藝路線的一般原則如下。
1、先加工基准面
零件在加工過程中,作爲定位基准的表面應首先加工出來,以便盡快爲後續工序的加工提供精基准。稱爲“基准先行”。
2、劃分加工階段
加工質量要求高的表面,都劃分加工階段,一般可分爲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三個階段。主要是爲了保證加工質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設備;便于安排熱處理工序;以及便于時發現毛坯缺陷等。
3、先孔後面
對于箱體、支架和連杆等零件應先加工平面後加工孔。這樣就可以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證平面和孔的位置精度,而且對平面上的孔的加工帶來方便。
4、主要表面的光整加工(如研磨、珩磨、精磨等),應放在工藝路線最後階段進行,以免光整加工的表面,由于工序間的轉運和安裝而受到損傷。
上述爲機械加工工序安排的一般情況。有些具體情況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1)、爲了保證加工精度,粗、精加工最好分開進行。因爲粗加工時,切削量大,工件所受切削力、夾緊力大,發熱量多,以及加工表面有較顯著的加工硬化現象,工件內部存在著較大的內應力,如果粗、粗加工連續進行,則精加工後的零件精度會因爲應力的重新分布而很快喪失。對于某些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在粗加工之後和精加工之前,還應安排低溫退火或時效處理工序來消除內應力。
(2)、合理地選用設備。粗加工主要是切掉大部分加工余量,並不要求有較高的加工精度,所以粗加工應在功率較大、精度不太高的機床上進行,精加工工序則要求用較高精度的機床加工。粗、精加工分別在不同的機床上加工,既能充分發揮設備能力,又能延長精密機床的使用壽命。
(3)、在機械加工工艺路线中,常安排有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序位置的安排如下:为改善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如退火、正火、调质等,一般安排在機械加工前进行。为消除内应力,如时效处理、调质处理等,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为了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如渗碳、淬火、回火等,一般安排在機械加工之后进行。
1、准備施焊。
2、加熱焊件。
3、熔化焊料。
4、移開焊錫。
5、移開烙鐵。
上述過程,對一般焊點而言大約二,三秒鍾。對于熱容量較小的焊點,例如印制電路板上的小焊盤,有時用三步法概括操作方法,即將上述步驟2,3合爲一步,4,5合爲一步。
鉗工劃線:每加工零件的首道工序都需要對零件進行找基准劃線,將零件放在平台上,用卡尺、半尺、卷尺進行找基准測量做標記,然後用劃針在零件上劃線(痕迹)。
鉗工鑽孔:在許多機械零部件中需要加工各種大小尺寸的光孔、螺孔、盲孔等,都是需要通過各種型號的鑽床加工完成的,加工時需要模板模具裝夾好零部件後,再進行鑽孔
鉗工折彎:有些零部件需要裁剪折彎,需要機械或人工去折彎加工,不同的零部件要采用不同的折彎方法,有冷折彎、加熱折彎、空管折彎,這都是鉗工加工工序來完成的。
鉗工刮磨:鉗工刮磨是比較傳統的加工方法,在加工大小平台、模具及硬度要求較高的設備過程中,常用鉗工來刮磨平台表面,經過鉗工多道研磨、抛光工序後,來完成對設備的加工。
鉗工裝配:在組裝設備時,零部件的組合需要有卡槽、鑲塊、螺釘、螺栓等連接一起,通過鉗工的選配組合、螺釘的固定來完成整體裝配的過程。在其過程中需要各種螺刀、扳手、虎鉗等工具。
一是確定基准,锉評基准。
二是劃線。
三是鑽孔。
四是鋸切。
五是锉評加工表面。鉗工的工作範圍很廣,主要有劃線,就是對加工前的零件進行劃線。加工零件對采用機械方法不太適宜或不能解決的零件的制造,要通過鉗工工作來完成。裝配就是將加工好的部件總裝配。
車床加工軸的步驟:
1、零件圖樣分析
2、確定毛坯
3、確定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
4、確定定位基准
5、劃分階段
6、熱處理工序安排
7、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8、擬定工藝過程
9、传动轴機械加工工艺过程工序简图
綜合上述分析,傳動軸的工藝路線如下:
下料→車兩端面,鑽中心孔→粗車各外圓→調質→修研中心孔→半精車各外圓,車槽,倒角→車螺紋→劃鍵槽加工線→銑鍵槽→修研中心孔→磨削→檢驗。
擴展資料:
車床是主要用車刀對旋轉的工件進行車削加工的機床。在車床上還可用鑽頭、擴孔鑽、鉸刀、絲錐、板牙和滾花工具等進行相應的加工。
主軸箱:又稱床頭箱,它的主要任務是將主電機傳來的旋轉運動經過一系列的變速機構使主軸得到所需的正反兩種轉向的不同轉速,同時主軸箱分出部分動力將運動傳給進給箱。主軸箱中的主軸是車床的關鍵零件。主軸在軸承上運轉的平穩性直接影響工件的加工質量,一旦主軸的旋轉精度降低,則機床的使用價值就會降低。
進給箱:又稱走刀箱,進給箱中裝有進給運動的變速機構,調整其變速機構,可得到所需的進給量或螺距,通過光杠或絲杠將運動傳至刀架以進行切削。
絲杠與光杠:用以聯接進給箱與溜板箱,並把進給箱的運動和動力傳給溜板箱,使溜板箱獲得縱向直線運動。絲杠是專門用來車削各種螺紋而設置的,在進行工件的其他表面車削時,只用光杠,不用絲杠。同學們要結合溜板箱的內容區分光杠與絲杠的區別。
溜板箱:是車床進給運動的操縱箱,內裝有將光杠和絲杠的旋轉運動變成刀架直線運動的機構,通過光杠傳動實現刀架的縱向進給運動、橫向進給運動和快速移動,通過絲杠帶動刀架作縱向直線運動,以便車削螺紋。
刀架:有兩層滑板(中、小滑板)、床鞍與刀架體共同組成。用于安裝車刀並帶動車刀作縱向、橫向或斜向運動。
尾架:安裝在床身導軌上,並沿此導軌縱向移動,以調整其工作位置。尾架主要用來安裝後頂尖,以支撐較長工件,也可安裝鑽頭、鉸刀等進行孔加工。
床身:是車床帶有精度要求很高的導軌(山形導軌和平導軌)的一個大型基礎部件。用于支撐和連接車床的各個部件,並保證各部件在工作時有准確的相對位置。
冷卻裝置:冷卻裝置主要通過冷卻水泵將水箱中的切削液加壓後噴射到切削區域,降低切削溫度,沖走切屑,潤滑加工表面,以提高使用壽命和工件的表面加工質量。
"長軸類零件加工过程包括材料准备、车削、铣削、钻孔、磨削、热处理等工序。工艺特点是:
1.加工難度大,要求高精度和表面質量;
2.工藝複雜,需要多道工序完成;
3.加工周期長,需要耐心和細致的操作;
4.需要專業設備和工具,如車床、銑床、磨床等;
5.需要合理的工藝規劃和工藝參數控制,以確保加工質量和效率。
【本文標簽】
【數控沖床加工廠家】版權所有
咨詢熱線
13751188387